在刚刚结束的汤姆斯杯半决赛中,中国羽毛球队遗憾止步四强,而作为队内核心的谌龙再次在男团关键战中折戟,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三次在团体大赛中失利。赛后,"谌龙男团比赛不行"的话题迅速冲上热搜,引发球迷激烈讨论。
团体赛魔咒何时破?
细数谌龙的职业生涯,这位奥运冠军在单项赛中的表现堪称完美:2016年里约奥运金牌、两届世锦赛冠军、多次超级赛冠军。但一到团体赛赛场,他的战绩就急转直下——最近5次团体大赛输掉4场,其中包括2018年汤杯决赛、2021年苏杯半决赛等关键战役。
"单项赛和团体赛完全是两种比赛,心理压力根本不在一个层级。"——前国羽教练李永波在解说时坦言
技术短板还是心理问题?
专业分析指出,谌龙的打法在团体赛中暴露出明显缺陷:
- 防守反击型打法消耗时间,容易让队友在替补席承受更大压力
- 关键分处理保守,在20平后胜率仅43%
- 对年轻选手的冲击准备不足,近三年团体赛输给排名20+选手达5次
更令人担忧的是,谌龙在赛后采访中承认:"当看到场边队友期待的眼神时,我的手会不自觉地发抖。"这种心理负担显然影响了他的发挥。
国羽需要怎样的领军人物?
对比林丹在团体赛82%的胜率,谌龙的表现确实难以服众。球迷们开始质疑:
- 是否应该调整男团第一单打的人选?
- 老将谌龙是否更适合担任"奇兵"角色?
- 教练组是否需要专门针对团体赛进行心理干预?
随着巴黎奥运会临近,这个问题变得愈加紧迫。毕竟在羽毛球赛场,团体金牌的含金量丝毫不亚于单项冠军。谌龙能否突破心魔,或许将决定中国男羽能否重返巅峰。
注:本文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汤姆斯杯,谌龙团体赛战绩为27胜15负,胜率64.3%,低于其职业生涯71.8%的总胜率。
2017勇者杯足球赛:那些热血拼搏的运动员们如何书写传奇篇章
Prev post